王勁韜:如何普及中國傳統(tǒng)園林文化?
園林的意境不應(yīng)該是空洞的詞匯,也不是現(xiàn)代符號學(xué)所能概括,毋寧是一系列的文化動因、文化體系認知的結(jié)果。最終要讓大家讀懂它,也能與之平等交流,這是我們普及園林藝術(shù),并試圖讓現(xiàn)代人愛上古代園林的重要動因。
這一點不提高,那么,古人的園子即使再美,也與現(xiàn)代無緣。恰如今天的蘇州園林,那只是個觀光的地方,很多人到那里,只是花上半小時,拍上幾張到此一游照,就算是“體驗”了,這樣的“玩”法,實在是把好東西糟蹋了。
重要的是去體會古人的造園之心,古人造園是本著一顆山水之心,并不在乎這園子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幽靜的深山里,如計成所說的“鄰雖近俗,門掩無華”,用陶淵明的話說,就是“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意思很簡單,無論周邊多雜亂,當有一顆似水的心,恰如出污泥而不染的那支荷花。只要有這樣的一顆心,無論在哪兒,你都能把自己的環(huán)境打造成最美\最幽靜的園林。
另一方面還是文化及文化的認知問題。舉個例子,在去頤和園路上,有個環(huán)島,上有一個大牌坊,是慈禧建的。牌坊迎面是“含虛”,三個跨,猶如框景,對著昆明湖;牌坊背面是“罨秀”,“罨”即掩的意思。“含虛”說的是框景之中,煙波浩淼的昆明湖水,展開的是一幅平遠水墨畫;“罨秀”是寫山,西山框在背面,是山巒聳秀的屏障。四個字合成一句湖光山色,美麗京西。這樣的景,就不是簡單的三根柱子組成的空間了,而變成了一個山水大舞臺,一個通向自然的窗口。其實,昆明湖不是全國最美的湖,頤和園吸引人是因為其綜合的人文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背后的深厚底蘊。
中國園林走向中國大眾,一個很重要的必由之路,是讓大眾親近、感悟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不能單純地,就事論事地談?wù)撐镔|(zhì)空間,更不要簡單套用現(xiàn)代空間研究的那種近乎貧瘠的語言系統(tǒng),試圖去總結(jié)出幾種固定的“造園模式”,中國園林的變化方式,古人的想象能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yù)期。只有真正理解中國園林所蘊含的意境,大眾才有可能從認可這種古代獨特的人居環(huán)境,才會從心里感悟到古人園林之善、之美。這才是中國園林真正走向興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