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設計師必讀:中國園林設計的六大原則
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大自然懷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對山環(huán)水抱構成的生存環(huán)境更為熱愛,山與水在風水理論中被認為是陰陽兩極的結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而把山水與人的品格結合起來。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觀對中國造園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難怪中國人如此狂熱地在自然的山水中營造園林,或是在都市園林中構架自然的山水。
2、中國園林設計原則之模擬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數(shù)次派人赴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蓬萊、方丈、贏洲去獲取長生不老之藥,但都沒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蘭池宮中建蓬萊山模仿仙境來表達企望永生的強烈愿望。漢武帝則繼承并發(fā)揚了這一傳統(tǒng),在上林苑建章宮的池中建有蓬萊、方丈、贏洲三仙山,自此,開創(chuàng)了"一池三山"的傳統(tǒng)。
3、中國園林設計原則之移天縮地
中國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有限的空間表達無限的內(nèi)涵。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譽為"括天下美,藏古今勝"。而清代圓明園中的"九州清雖"則是將中國大地的版圖凝聚在一個小小的山水單元之中來體現(xiàn)"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明代造園家文震亨也在《長物志》中強調:"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造園立意。
4、中國園林設計原則之詩情畫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山水詩、山水畫深刻表達了人們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超脫,與自然協(xié)調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詩和山水畫的意境就成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創(chuàng)作的目標之一。東晉文人謝靈運在其莊園的建設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澗交過,水石林竹之美,巖帥暇曲之好”,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廬山所建草堂則傾心于"仰觀山,俯聽泉,旁魄竹樹云石"的意境。在園林中,這種詩情畫意還尤以檻聯(lián)庸額或刻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起到了點景的作用,書法藝術與園林也結下不解之緣,成為園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中國園林設計原則之形式獨特
中國傳統(tǒng)園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強調明顯的、對稱性的軸線關系,而實際上卻表現(xiàn)出精巧的平衡意識和強烈的整體惑。申國傳統(tǒng)園林之所以能區(qū)別于外國園林,其申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其整體形式的與眾不同。在這種自然式園林中,仿創(chuàng)自然的山形水勢,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與結構,多彩多姿的樹木花草,彎彎曲曲的園路,組成了一系列交織了人的情惑與夢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園林空間。
6、中國園林設計原則之造園手法
中國古代造園師在園林創(chuàng)作活動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結合風水理論,分析園址內(nèi)外的有利、不利因素;進而在此基礎上立意,即所謂的的構思,確定要表現(xiàn)的主題及內(nèi)容,因境而成景。接下來就是運用惜景、障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對造園四要素進行合理布局、組織空間序列,最后對細節(jié)進行細致推敲。此時造園師要巧妙處理山體的形態(tài)、走向、坡度、凸凹虛實的變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狀及組合方式,島堤、橋的運用,建筑單體的造型及群體的造型和組合方式,園林植物的種類與種植方式,園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實際上中國古代的造園師除了進行圖紙設計工作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建園的工地具體指導施工,從而保證設計意圖的貫徹執(zhí)行,并有利于即興創(chuàng)作。
中國傳統(tǒng)園林給人的美學感受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如:全園被分成若干景區(qū),各有特色又相互貫通,往往通過漏窗、門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種若斷若續(xù)的關系,相互成為借景,也為游覽中景區(qū)的轉換做出鋪墊。在景區(qū)中布上幾件盆景、花臺,那歷史的滄桑、人世的凄涼與生命的頑強等就都有了見證似的。當然,一個好的園子還會有一個好的名字;要有幾副佳聯(lián)傳世。儒家學者向來是講究“微言大意”的,一個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長,品嘗不盡。如蘇州網(wǎng)師園,所謂 “網(wǎng)師”乃漁父之別稱,而漁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既有隱居山林的含義,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義,讓園林更加魅力無窮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