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荷花空間景觀
荷花的觀賞點可遠眺,亦可近賞。遠觀荷花的群體美、空間美、朦朧美。游人隔岸觀荷,紅花碧葉,綠蔭垂絳,展現(xiàn)了層次感和空間感。而近賞荷花,則是品其個體美,觀其姿態(tài)美。此外,風荷和雨荷又能夠令人從聽覺、嗅覺多感官地去體味荷花的景觀美,空間層次豐富。
一、視覺
1)遠眺
《愛蓮說》中“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鐘愛和尊重。乾隆皇帝在南巡時,路過揚州荷浦薰風一景時,吟出“滿浦紅荷六月芳,慈云大小水中央”的詩句,遠眺荷葉似云朵大大小小地層疊在湖水中央,盛夏時節(jié),紅色的荷花競相開放,猶如紅色煙霞點綴在綠色慈云中間,美不勝收。很好地描繪了遠眺荷景之群體美和朦朧美。
宋代的周邦彥則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描繪微風襲來,遠眺荷葉如碧波一般層層蕩漾,景觀空間層次豐富,令人心曠神怡。
2)近賞
(1)近距離觀花。“四面綠蔭少紅日,三更畫船穿藕花”(宋·陸游),描繪了夏日畫舫船只在荷花叢中穿梭,近距離地觀賞荷花花朵的美艷嬌嫩,“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唐·王維),如果把遠眺的荷花比作大家閨秀,那么近賞的荷花久如小家碧玉般令人憐愛。
(2)近距離觀葉。畫舫船只形式在荷塘中,“貼波不礙畫船搖”,層層荷葉向船兩側(cè)慢慢退去,一陣風來,“多少綠荷相依偎,一時回首背西風”(唐·杜牧),荷葉交疊在一起,葉背示人。小雨襲來,“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還聚”(宋·楊萬里),生動的描繪出近距離觀賞荷葉的色澤、脈絡,看著雨珠在荷葉上散了又聚,趣味無窮。
(3)近距離觀果。到了蓮子成熟的時候,“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又可近距離觀果,蓮蓬輕盈地挺立在荷花中心,每一顆蓮子都似好奇的眼睛透著花瓣好奇地觀察這朦朧的世界,“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宋·蘇軾),采擷一把蓮子,聞著淡淡的幽香,體味口齒間的清爽余香,更是回味無窮。
因此不論是遠眺還是近賞,荷花所營造出的景色都時時變化,步移景異,呈現(xiàn)出多空間、多層次的景觀效果,令人挪不開眼,不忍離去。
二、聽覺
宋代詩人杜衍在“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中描繪了雨中賞荷的獨特意境,經(jīng)過雨水的洗禮,田田的荷葉碧浪翻滾,雨滴如珍珠一般,“大珠小珠落玉盤”,迸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掛在青翠碧綠的荷葉邊緣,光彩奪目,妙趣橫生。
唐代詩人韓愈則在詩句“從今由于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表達了其對雨荷的熱愛,才剛剛種荷,便已想聽荷,不欲觀花卻欲聽聲,可見雨點落在田田荷葉上帶來的悅耳聲音,是多么的令人神往。也看出古人對荷花的喜愛已不僅僅停留在視覺上而已,打動人心扉的樂聲更是荷景帶給人們的多重景觀感受。
三、嗅覺
荷景不僅視覺和聽覺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還從嗅覺上沁人心脾。宋代歐陽修這樣寫到:“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fā)”。水面上綻放著朵朵荷花,雨后清風徐來,四周都彌漫著陣陣幽香,“風吹落瓣飄紅去,徐吐幽香入百家”,清新?lián)浔?,心馳神往。
唐代詩人唐彥謙更是用“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人”的詩句來表達其獨愛蓮,世間的其他花香他都不在意,唯獨對幽幽蓮香的美好存在追求和向往??梢娀ㄏ阍趫@林造景中的重要性,讓人們舒適放松寧靜的幽香,似有似無,似遠似近,不過于濃郁,不過于招搖,僅憑一縷幽香,清新雅致,俘獲眾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