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園林建造手法
自從北魏奉佛教為國教,更是大建佛寺?!堵尻栙ぬm記》記載,從漢末到西晉時只有佛寺四十二座,到北魏時,洛陽城內外就有一千多座,其他州縣也建佛寺。到了北齊時全國佛寺約有三萬多所,可見當時佛寺的盛況。
在佛教興盛時代,因為魏朝提倡和宣傳與信仰的關系,帝王貴族豪華宮殿建筑也大量地用在佛寺建筑上,因此佛寺建筑都裝飾得華麗和金碧輝煌,與帝王的宮城一樣豪華和大氣派。
佛教建筑在總的布局上,有供奉佛像的殿宇和附屬的園林部分,這和私家園林居住與園林部分類似,因此構成佛寺園林。
佛寺園林的建造,都需要選擇山林水畔作為參禪修煉的潔凈場所。因此,他們選址的原則是:一是近水源,以便于獲取生活用水;二是要靠樹林,既是景觀的需要,又可就地獲得木材;三是地勢涼爽、背風向陽和良好的小氣候。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往往都是風景幽美的地方,“深山藏古寺”就是寺院園林慣用的藝術處理手法。
這種佛寺園林建筑即使在城市中心地段,也多采用樹木綠化來點綴,創(chuàng)造幽靜的環(huán)境,而在近郊的佛寺建筑總是叢林培植,花木取勝。如今保存完好的佛寺建筑,如泉州的開元寺,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千年古剎,它是由佛教建筑與塔組成的寺院叢林。當時最大的寺院,應推建康(今南京)的同泰寺(今雞鳴寺),杭州的靈隱寺和蘇州的虎丘云巖寺、蘇州北寺塔等,皆在此時陸續(xù)興建。
佛寺園林不同于一般帝王貴族的苑囿。寺院叢林已經有了公共園林的性質。帝王臣貴各造范囿宅園,獨享其樂,而窮苦的庶民百姓,只有到寺院園林中去進香游覽。由于游人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施合,這又從經濟上大大促進了我國不少名山大川,如廬山、九華山、雁蕩山、泰山、杭州的西湖等的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