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造景園林景觀設(shè)計方案初探
揚州五亭橋 五亭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橋上置5亭,橋下有15個洞。每當夜幕降臨、玉免東升、清輝倩影,遠遠望去,只見每洞各御1月,亭影幢幢,形成眾月爭輝的奇景。特別是微風蕩漾,水光閃爍,月色溶溶,更有一番迷人幽靜的景象。所以古云:“揚州好,高跨五亭橋。面面清波涵月鏡,頭頭空洞過云橈,夜聽玉人簫。”
這是利用眾多橋洞,人工形成“眾月爭輝”奇特景象的一個典型事例,造景刻意于“眾”與“爭”的意趣。
象山水月 廣西桂林市內(nèi)江和漓江的交匯處,有一象山,山狀似巨象伸鼻吸水,故名象鼻山。山下有一由象鼻與象身形成的圓洞,江水貫流,可過小艇。由于夜晚月光溶溶,故稱水月洞。洞內(nèi)外的崖壁上,有歷代著名石刻50余件。
在這里,宋代薊北處士寫下了《詠月夜》名篇:“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水底水面,動靜有致,詩情畫意,將人帶入了一種高雅清麗的意境。
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小瀛洲水面上有3個石塔,塔身呈球形,中空。球面上有5個圓孔,夜來秉燭,燭光倒映水中,宛如眾多小月亮,這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
這里,實際上將燭光煥化成了月亮,是一種極具想象與浪漫色彩的表現(xiàn)手法。
待月亭 蘇州網(wǎng)師園中的“待月亭”,三面環(huán)水,亭內(nèi)懸一面大明鏡。每逢明月初上,可以見到水中、鏡中,空中三輪明月。造園家們將水中的倒影,鏡中的虛象,空中的真月溶為一景,不愧是獨具匠心的佳作,讓人能“水陸空”三月共賞。
白晝賞月 前面幾例,均需晚上才能觀賞奇特的月景。其實,我國造園家們,除了使人們能在夜晚賞月外,還能在白天,也能賞玩美妙的月景,這就是承德避暑山莊的“日月同輝”。
避暑山莊的文津閣,閣前有假山、水池。造園家在假山的洞穴上,疊砌了一個月牙形的空隙,讓陽光從中間透過,再經(jīng)過石洞折射,一輪如鉤的“月牙”就倒映在水池里了。白天,游人仰望艷陽高照,俯視池中媚月,實乃“日月同輝”!
另外,甘肅敦煌縣鳴沙山北的月牙泉,南京中山陵月牙形的音樂池等,形似月牙,也可謂是借其形的月景。